
《喜臨門》
三幕喜歌劇 | 作曲:莫扎特 | 文本:歌迪連尼 | 原著話劇:高東尼
故事大綱
第一幕
隸屬於匈牙利軍隊的上尉法卡索,綽號愛叫囂,他投宿於富翁賈山度和浦利多兩兄弟在克雷莫納的家中。法卡索愛上了他們的妹妹翟芊德,而他的軍士施蒙尼亦看中了侍女寧妮達。浦利多很容易愛上一切會動的東西,而賈山度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鑽石王老五。那兩兄弟只滿足於現狀,若沒有他們同意,兩對戀人想結婚就如天荒夜譚。
戀人們計劃讓正好到訪,法卡索的妹妹羅茜娜,以美色引誘兩兄弟墮入情網。浦利多幾乎是立刻上釣的,而賈山度就比較棘手,羅茜娜要扮作天真無邪才能令冰山開始溶化。兩兄弟於是互相競爭,寧妮達幫目不識丁的浦利多寫了情信,卻被故意泄露,落入賈山度手中。當羅茜娜設法從賈山度手上取得一枚名貴戒指時,就更讓賈山度起疑。
為了阻止羅茜娜與不知名人士單獨約會,賈山度邀請衆人共晉午餐。
第二幕
正當浦利多以為羅茜娜已是自己囊中之物時,賈山度和法卡索酒醉後發生爭執。浦利多於此時要瓜分哥哥的一半家產,好讓自己跟羅茜娜遠走高飛。羅茜娜看到喝醉了的賈山度,不禁重新考慮本已選擇下嫁的心意。賈山度醉倒,羅茜娜趁機把戒指套回他手指上。賈山度本要責難羅茜娜偷竊,但戒指卻糊裡糊塗重回手上。法卡索提出要與賈山度決鬥,以示妹妹清白。
故事繼續發展,施蒙尼把翟芊德藏了起來,法卡索同時通知兩兄弟,他們的妹妹夾帶私逃;連寧妮達也不見蹤影。兩兄弟束手無策,唯有即時讓步;答允只要找到她們和財寶,便任由她們自行配婚。
第三幕
施蒙尼和法卡索出奇快地找到兩女,翟芊德仍不肯定哥哥會同意她的婚事。另一邊廂,羅茜娜先問浦利多有何能力支持她一貫的揮霍生活,卻在最後關頭變卦,選擇賈山度。浦利多的惱怒被兩對愉快歸來的情侶打斷。賈山度雖知被人戲弄,但亦樂意聽從羅茜娜的安排。六人歡笑,剩下浦利多獨憔悴…然而在這個為香港觀眾而製作的版本中,連浦利多都被照顧了,一個也不孤單,大喜臨門結局。
演員表
₍₁₎ 10/9, 7:30PM | ₍₂₎ 11/9, 7:30PM
*承蒙「賽馬會香港歌劇院青年演唱家發展及教育計劃」允許參與演出。
#承蒙香港演藝學院批准參加是次製作。
藝術指導
節目簡介
正常父母,大多樂見自己12歲的孩子長大之後成為醫生或律師,現在還有資訊科技工程師。但在李奧柏·莫扎特心中,孩子沃夫岡·阿瑪迪斯·莫扎特只有音樂家和作曲家一途。等到孩子滿12歲,李奧柏理所當然就要兒子寫一部歌劇,獻給當時皇帝約瑟二世。
小莫扎特八歲寫成首部交響曲,神童之名享譽歐洲大陸。四年後1768年,父子到維也納,當時小莫扎特已寫過幾部類似歌劇但未入主流的作品:説是歌劇其實更似音樂劇,小衆欣賞的德文獨幕歌唱戲劇《巴氏安與巴斯妮》、拉丁文本作品《阿波羅與雅辛托斯》,就算在18世紀也難以流行。
神聖羅馬皇帝既點名要小莫扎特在維也納演出他第一部歌劇,父親即代為決定寫意大利風格喜歌劇。按他信中所述:
「現在沒有嚴肅的正歌劇了,也沒人想看……。這裏亦沒有合適的歌唱家,連格魯克的正歌劇《阿爾切斯特》都要找喜劇歌唱家演出—現在格魯克也要寫喜歌劇了。」
文本選用意大利著名劇作家本高東尼的La Finta Semplice(直譯可作「裝傻」,語感帶「扮純情」之意),此劇其實1764年已在維也納配上音樂演出過。再經佛羅倫斯詩人、劇作名家歌迪連尼改編成歌劇文本。小莫扎特也不負所托:洋洋灑灑558頁,26首詠嘆調,完完整整三幕歌劇。
集衆人心力合作,反覆排練,再幾番延期……結果卻未能上演。實際因由,現在已不可考。或許有維也納打滾多年的樂壇精英,看不得幼嫩小兒也上得檯面。坊間謠傳歌劇實為父親李奧柏所作(從手稿可見,的確有監督兒子的筆跡)。使得策演人祖沙彼(其名聲也説不上清白)隨便找借口多番推遲首演。諸事不順,參與的人開始擔心這樣下去有損聲譽。據陰謀論說李奧柏主動取消演出,帶兒子回薩爾斯堡。歌劇翌年才正式首演。
首演之後,《喜臨門》絕跡於台上,要到現代才有機會重演幾次。而今次非凡美樂的製作絕對是《喜臨門》香港 的 首演。
***
雖然《喜臨門》説不上是不朽名作,但考慮出自12之齡手中,就和當時名成利就的成人並駕齊驅,無疑是驚人之舉。當時維也納的同業都擔心,其實不無道理。莫扎特成就古今無雙;可能只有2016年,杜艾馬十一歲創作的歌劇《灰姑娘》才可相比。無獨有偶,《灰姑娘》也是在維也納和薩爾斯堡首演。
莫扎特短短一生,應該沒太多機會看意大利歌劇。但他筆下歌劇卻能把意大利文自然融入音樂,連喜歌劇風格都舉重若輕。劇中機智女僕、橫衝直撞的軍人、美艷女郎、自以為是的財主,基本出自意大利即興喜劇樣版角色。《喜臨門》之中,聽者可發現莫扎特還在摸索自己的風格。當中一鱗半爪,之後越趨成熟的作品之中也找得到,特別是《女人皆如此》。.
《喜臨門》是典型十八世紀歐陸隨處可見的愛情喜劇:感情交錯、烏龍誤會、奇情巧合。男人都無知而自大,總想指使精明的女人……。盡管故事平凡,但至今日還值得一看:或許在角色胡鬧,音樂點綴之間,《喜臨門》回應了當下社會議題:包括性別平等,上流階級的虛榮不堪等現象。
《喜臨門》的音樂時而窩心、時而貪慾、時而羞澀、時而胡鬧、又帶幾分醉意,有時刻意誤導……究竟十二歲少年何來種種經驗?莫扎特真奇材也。
9
原文:高博德 | 中譯:陳芊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