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嵐嶺痴盟》
三幕浪漫美聲歌劇 | 音樂:唐尼釆蔕 | 文本:卡馬拉諾 | 原著小說:斯科特
6/1 (五), 7:45PM
7/1 (六), 2:45PM / 7:45PM
8/1 (日), 2:45PM
設有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、殘疾人士及看護人、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(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,額滿即止)。
集體購票優惠:每次購買正價門票十至十九張可獲八折;二十張或以上可獲七折。
購買每張門票,只可享有上述其中一項購票優惠,請於購票時通知票務人員。
節目長約三小時分鐘 (包括十五分鐘的中場休息)
意大利文演唱,附中英文字幕

謹獻上《嵐嶺痴盟》(拉美爾山莊的露茜亞),為香港大會堂開幕五十周年誌慶。
這是我第三次在香港製作這部唐尼采蒂最偉大的傑作歌劇;第一次是一九八四年,地點同 樣是大會堂,重回香港音響效果最佳的演出場地,不免有欣慰之情。
多年來,我在香港製作了六十多齣西式歌劇,大多同時兼任導演和設計,單是為大會堂音 樂廳這個舞台,我製作了逾一百五十場演出。事實上,直至一九八四年演藝學院歌劇院與 一九八九年文化中心大劇院先後啟用,大會堂可說是香港唯一適合演出歌劇的場地。
歌劇是最複雜的藝術類型。我製作歌劇時一向重用本地人才,且不限於歌者、舞者、樂 人,還包括燈光、服裝、場景設計師,技術、管理、造景團隊等。這些年來,他們的技藝 已發展至可媲美世界一流水準。
大會堂是多代從藝人和愛藝者的無價禮物。它為我們至愛的香港孕育文化,增進市民福 祉,居功厥偉。讓未來世代續視之為創意之家、美的搖籃,是為祝願。
劇情大綱
本劇發生於十七世紀末蘇格蘭。嵐嶺堡主亨利,與世仇鴉林堡主互相傾軋。亨利之父殺鴉林堡主,奪其產業。鴉林堡少主埃加度流落江湖。
第一幕
第一場
鴉林堡園中,亨利家將諾曼,率眾獵士搜捕近日出現之神秘客。亨利與教士拉蒙至。亨利憂慮仕途日蹙,欲攀權貴,然其妹露茜亞拒為兄結婚。拉蒙認為露茜亞尚哀悼新亡之母;諾曼則密告露茜亞與神祕客相戀,並疑其人為埃加度。亨正惱怒中,眾獵士返,報說認出神秘客確是埃加度,益增亨利之憤。
第二場
露茜亞偕侍女阿莉莎在鴉林堡廢園池畔等候埃加度,露茜亞敍述池中情殺冤魂故事,並謂該女鬼近來向她顯現。阿莉莎視為凶兆,欲勸阻露茜亞之私戀而不果。埃加度至,向露茜亞告別,因即晚須為國事赴法國;並決定先覓亨利提出與露之婚事,露茜亞勸阻。二人交換指環,矢誓相愛,惆悵而別。
第二幕
第一場
嵐嶺堡中,亨利既已截下露茜亞與埃加度來往書信,復着諾曼偽造一信,證明埃加度移情別戀,露茜亞至,責兄之不仁。亨利拿出信,露茜亞大慟。亨利復迫妹與貴顯亞瑟成親,以遂其攀附權貴之圖。並恐嚇謂露茜亞若不從,亨利將授首法場,冤魂不息。露茜亞終順服從。
第二場
嵐嶺堡大堂上,亨利領亞瑟入,眾賓客歡言慶賀。亞瑟問及埃加度追求露之傳聞,亨利正支吾間,露茜亞至,迷糊之中,簽過婚約。埃加度闖席爭妻。在著名之六重唱中,眾議紛紜。拉蒙阻止械鬥,以神之戒殺相勸,並示埃加度以婚約。埃加度盛怒之下,擲回指環與露茜亞,攫其指上己之指環踐之,並詛咒露茜亞負約。堂上一片紛亂。
第三幕
第一場
大堂上婚筵繼續。拉蒙帶來凶訊:露茜亞已瘋狂,刺殺亞瑟於新房中。眾驚慮上天降罪。露茜亞痴狂出現,幻想與埃加度終成眷屬,想像婚禮景象。亨利至,睹狀深深內疚。露茜亞聲言胥待與埃加度團圓,方不覺天國空虛。言訖遂垂死於阿莉莎懷中。
第二場
埃加度在家族墓園中自傷生無可戀,願死於亨利刀下,以會祖先於泉壤。噩耗傳來,露茜亞將逝;埃加度聞鐘而欲絕。拉蒙至,證實露茜亞已卒。埃加度祈求與露茜亞重圓於天上,即自刎殉情。
演員
₍₁₎ 6/1 & 7/1, 7:45PM | ₍₂₎ 7/1 & 8/1, 2:45PM
藝術指導
導演隨筆
唐尼采蒂 (一七九七~一八四八)
唐尼采蒂一七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於意大利北部的貝加慕,家境清貧,但有幸很早已給人發現他的音樂天份,九歲即獲准豁免學費入讀邁耶辦的慈善音樂學校。邁耶是百花聖母教堂的教堂樂正,也是位備受敬重的作曲家,他一直對唐尼采蒂的音樂教育殷殷垂問,除擔任他的老師外,也事事襄助,關懷備至,為他開展音樂事業。
唐尼采蒂憑一部《格拉納達的佐拉伊德》開始嶄露頭角。這套歌劇於一八二二年在羅馬首演,成績不俗,得到當時歌劇界內很有影響力的劇院經理人白巴雅垂青。白巴雅與他簽了一份合同,把他帶到拿坡里。此後八年唐尼采蒂不斷試驗各式創作,寫下大量作品,總計有二十二套歌劇之多,其中有備受歡迎,也有成績平平。
直至一八三○年,唐尼采蒂的《安妮.博林》在米蘭首演,大收旺場,他的事業才開始有轉機。從意大利各家大劇院的委約紛至沓來,唐尼采蒂的名聲也傳遍歐洲。隨後八年這位筆耕不輟的作曲家共寫了二十四部歌劇,其中包括他最有名的傑作《愛情靈藥》、《魯克蕾齊亞.波吉亞》、《英宮恨》,以及《嵐嶺痴盟》。
拿破崙統治結束後,意大利四分五裂,受教廷、貴族、外國王權強力箝制的專政統治。一八三○年代後期,唐尼采蒂的事業並不順遂,不斷要為作品上演的問題而與審查機關抗爭周旋。他有多齣劇力萬鈞的作品,都是以古代王侯或宗教人物為題材,因此經常不獲准公演,除非他肯大幅修改。一八三八年,唐尼采蒂的《普利烏托》被拿坡里國王下令禁演,令他終於下定決心移居巴黎,那兒有更響亮的名聲、更豐厚的收入、更廣大的創作自由等着他。
唐尼采蒂抵達時,巴黎正是歐洲文化之都,唐尼采蒂在巴黎完成的第一部歌劇作品《軍團的女兒》於一八四○年二月十一日在喜歌劇院上演,立即叫好叫座,而且越演越旺。同年十二月,《寵姬》在巴黎歌劇院開演。那時唐尼采蒂才四十三歲,正處於創作高峰。兩年後,他接到一份委約,請他為維也納創作一套歌劇,這就是被視為他成熟期傑作的《村女蓮黛》,成績之佳,令奧地利皇帝立即委任他為宮廷作曲家和皇家教堂的樂長,之前莫扎特也曾出任過這些職位。
其後三年,唐尼采蒂往來於巴黎和維也納之間,偶爾也會到米蘭和羅馬,上演他的新作和法文作品的意大利文改編版。一八四三年,他為巴黎的意大利劇院創作了他最後一套傳世喜劇《老柏思春》。
唐尼采蒂晚年身體和精神都急劇衰退,令他深受折磨。一八四六年,他衰萎得更厲害,不得不住進療養院。後來他被帶回到家鄉貝加慕,一八四八年四月撒手塵寰。唐尼采蒂共寫下了六十五套歌劇,其中六套一直無間斷地經常在全球上演,且是熱門之選。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,國際間興起一股重演唐尼采蒂作品的熱潮,推動人盡是名重一時的學者、指揮家和大歌唱家如卡拉斯、修德蘭、蕭爾絲、卡芭耶等人。
今日,唐尼采蒂被公認為西洋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之一,榮譽永垂不朽。
Lo Kingm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