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杜蘭朵》
三幕歌劇 | 音樂:普契尼 | 文本:Renato Simoni & Giuseppe Adami
Original Author: Carlo Gozzi
12/12 (五), 7:45PM
13/12 (六), 2:30PM / 7:45PM
14/12 (日), 7:45PM
設有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、殘疾人士及看護人、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(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,額滿即止)。
集體購票優惠:每次購買正價門票十至十九張可獲八折;二十張或以上可獲七折。
購買每張門票,只可享有上述其中一項購票優惠,請於購票時通知票務人員。
節目長約兩小時三十分鐘(包括兩次十五分鐘中場休息)
意大利文演唱,附中英文字幕

劇情大綱
第一幕
中國神話時代,在皇宮外廣場,一名朝廷大臣宣布:敖覃皇帝的公主杜蘭朵選婿,她出了三個謎語,貴族青年猜中者,可得她下嫁為妻,猜不中者斬首。不少人去應試都失敗,首級就掛於城門懸杆上。新近一名不幸的應徵者波斯王子,當晚月出時份就要處決。
廣場內人羣聞訊大為哄動,一些試圖衝入皇宮,要總劊子手浦天霸出來,但遭衛兵粗暴地阻止。混亂中一名盲眼老翁被推倒地上。他是流亡國外的韃靼國王帖木兒,隨行的是忠僕柳兒。 一名青年趨前相助,驚覺老者就是失散多年的老父。這名青年叫卡拉富,父親失勢後為避簒位者追捕至此。老國王向兒子細訴柳兒對他的關懷備至,卡拉富問柳兒為何甘願承受此苦。柳兒 回答說因為有一天,卡拉富在宮殿內向她微笑。劊子手的助手正磨刀霍霍,準備數柄鋒利的彎刀,給他當晚選用。廣場裡的人鬧哄哄一片,祈求月兒高升,看行刑去。不久,波斯王子被押出場,人羣頓生憐憫之心,乞求公主網開一面。
卡拉富高呼他渴望見到公主,當面詛咒其兇殘的行為。杜蘭朵終於出現,示意劊子手押死囚往刑場,人羣隨之而下,廣場內只剩下卡拉富、帖木兒與柳兒三人。
卡拉富對冷酷而美艷的杜蘭朵一見鍾情,為之神魂顛倒,急欲鳴鑼應試,卻為三名朝廷大臣司馬平、司空彭及司膳龐所阻,他們規勸卡拉富勿以自己頭顱作賭注。帖木兒提醒王子從未有人 能猜中公主的謎語。柳兒更苦苦哀求,懇求卡拉富勿讓老父老死他鄉,教她從此忘卻他的笑容。卡拉富一心只有公主,囑咐柳兒若他遭遇不測,代為照顧老父。說罷即呼喊着公主的名字,敲鑼應試。
第二幕
司馬平、司空彭及司膳龐慨歎朝廷丕變,特別在京城內,斬頭之刑與日俱增。三人商討若這位應試者雀屏中選,便為他準備婚禮,倘若落敗,則張羅殮葬。各人憧憬在家鄉頤養天年,不願在聖賢書堆中虛渡光陰,虛耗精力。他們還幻想公主被愛情征服,享受美滿婚姻,使中國回復昔日的太平盛世。但他們驟然驚覺這只是白日夢,隨即準備出席應試大典。
此時朝臣雲集一堂,人羣圍觀看熱鬧。敖覃皇帝試圖勸阻卡拉富,但卡拉富堅持他有權應試。雍容華貴的杜蘭朵公主出現,對眾人說多年前,外族入侵,她一位祖先慘被外族王子俘虜,受辱而死,為雪此深仇大恨,她發誓若有人敢覬覦她,便取其性命。公主警告卡拉富說,誰也休想得到她,然後逐一說出三個謎語。卡拉富一一猜破,謎底分別是:希望、血、杜蘭朵。眾人大喜,歌慶歡騰。
受挫的杜蘭朵懇求父皇不要把她許配給這名陌生漢,但國王堅持公主要遵守諾言,眾人相和。卡拉富只望公主因愛而下嫁,他答允若她能在黎明前說出他的名字,他甘願死在她手上。國王接受這賭注,希望在日出時能得到這名陌生漢為婿。
第三幕
杜蘭朵遣派特使遍訪京城每個角落,下令全城百姓不得睡覺,務求在天亮前找出這名陌生漢的名字。卡拉富在殿外等候,祈求黑夜過去,星光殞滅,他有信心在黎明時得勝。
三位大臣及人羣分別向卡拉富獻上美女、珍寶和封邑,賄賂他立刻離去,或說出自己的名字。但卡拉富不為所動,除卻公主以外,他別無他想。此時,衛兵帶上帖木兒和柳兒。杜蘭朵亦出現,她命令老頭兒開口講話。柳兒趨前說只有她才知道這位陌生漢的名字,但她樂得嚴守秘密。公主問柳兒憑什麼力量抵受嚴刑逼供,柳兒道愛情是她送給少主的至誠禮物,說罷即從旁搶過一柄匕首,自刎而死。帖木兒為柳兒之死悲慟不已,羣眾亦深表哀痛。柳兒屍首被抬走,眾人隨之而下,只留下卡拉富與杜蘭朵二人。*
卡拉富怒斥杜蘭朵兇殘成性,但指其冷酷只是假裝的。他撕下其面紗,深情地擁吻她。杜蘭朵為卡拉富的熱情征服,自認對他又愛又懼,懇求他離去。但卡拉富願為公主賠上性命,說出他就是帖木兒的兒子卡拉富。
黎明將至。杜蘭朵得意洋洋地命令卡拉富隨她去見朝臣和百姓。她在敖覃皇帝面前宣布,她已知道這位陌生漢的名字,他的名字叫「愛」!
眾人大悅,齊頌愛之詩篇。
* 浦契尼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世時,未能完成《杜蘭朵》一劇的音樂,他只寫到柳兒自盡一幕,包括配器卻遺下三十六頁手稿,詳細註述此劇其餘部份的音樂編排與配器。當時的都靈音樂學院院長阿爾方諾,受聘根據浦氏遺稿續成這齣歌劇。後來,阿爾方諾的版本就是照指揮此劇首演的托斯卡尼尼的意思修訂。是次演出的第一及第三場所採用的修訂版本,即最常見的印行本。而羅馬聖塞西莉亞國家音樂學院的校長,當代著名的作曲家貝里奧,於二○○一年受浦契尼的出版商里科迪出版社所委託,為此劇編寫全新的結局。此貝里奧版本於二○○二年完成,並在洛杉磯和阿姆斯特丹首演。這次非凡美樂製作的《杜蘭朵》將於第二及第四場演出此結局。
演員
藝術指導
導演隨筆
浦契尼未完成的傑作
浦契尼於一九二一年初開始創作他最後一齣歌劇《杜蘭朵》。劇作家西蒙尼向他推介杜蘭朵的故事作為歌劇題材,故事藍本出自高吉所寫的戲劇。其後,歌詞由西蒙尼與阿達米合寫。
浦契尼嫌高吉處理杜蘭朵這角色的戲劇手法流於造作,缺乏真實感,便採用了席勒版本的浪漫化處理。他堅持角色要有血有肉,所以引入捨命保護卡拉富王子的婢女柳兒一角。柳兒的人性和悲劇性,為這寓言故事增添了真實感,卻益發令人於心不忍。
浦契尼卒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,去世時《杜蘭朵》的音樂創作尚未完成。他一心要使劇終的二重唱成為他作曲生涯的壓卷之作,能否如願,後世自有定論。但因他逝世,遺作便要由他人續成。這任務由較年輕的作曲家阿爾方諾肩起,他按浦契尼留下的三十六頁草稿與註解,緊遵浦契尼原意,以卓越技巧完成這艱巨任務。《杜蘭朵》於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在米蘭史卡拉劇院首演,由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,但演出至浦契尼擱筆處便結束。
二○○一年,出版浦契尼作品的里科迪公司,委約貝里奧另寫《杜蘭朵》結尾。貝里奧是傑出的現代作曲家,他採用了浦契尼留下的主題,但引入較含蓄的和聲轉移、模糊音色和現代技法譜曲,用以反映主角的情感起伏;著眼點是要將冷酷無情的公主化作柔情似水,但箇中轉變需使人信服,於是他加寫一段由管弦樂團奏出的間奏曲,以描寫公主的心理變化,浦契尼晚年努力未竟的問題,貝里奧嘗試解決,歌劇以天色漸亮,新的一天開始作結,平靜中帶一點懸疑。
王子需破解三個謎語才可活命的故事,在各地廣為流傳,搬上舞台已有足夠的戲劇效果,加上輝煌的中國背景,更令這歌劇的浦契尼手法顯得簡練:表面是莊嚴儀式,暗湧著強烈激情,使這破解謎語的一幕成為浦契尼作品中最富戲劇性的神來之筆。
浦契尼為《杜蘭朵》增添的異國情調,手法之一是使用二重調性,即同時運用兩個調性或音調,這可見於樂譜首數頁。其二是用上東方音樂常用的五聲音階及有節奏感的短樂句。其三是採用敲擊樂器如鑼、鐘、木魚等,以增加中國韻味。
浦契尼為杜蘭朵公主所寫的音樂,成功地將她的冷酷無情表現出來。公主唱的部分不多,卻需高超技巧,因為歌唱部份多在高音區,並且每每缺少任何音樂伴奏。相較其他作品,合唱在此劇擔當較重角色。《杜蘭朵》場面恢宏,在浦契尼芸芸歌劇中,這齣的特色最符合「大型歌劇」的定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