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創室內歌劇:《張保仔傳奇》

室內歌劇 | 作曲:盧厚敏 | 作詞:岑偉宗 | 編劇:滿道

團體票只供中學訂購。

節目長約一小時十五分鐘,不設中場休息
普通話演唱,附中英文字幕

由香港著名歌劇導演盧景文擔任監製及導演,並由盧厚敏作曲,岑偉宗作詞及滿道編劇的《張保仔傳奇》,為香港本土的歷史人物張保仔由青年到老年的事跡賦以藝術生命,透過歌劇形式展現。此歌劇曾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演出,是唯一一套在博覽會中演出的歌劇,及後於同年在香港重演,獲得空前成功,盧厚敏及岑偉宗獲得2011 CASH頒發金帆音樂獎及最佳正統音樂作品。

《張保仔傳奇》主要描寫張保仔降清前的事,憑官方文獻《靖海氛記》和世事人情之想像而創作,本劇本不著重海盜英雄,也不落墨為清廷加上光環,而是還淳返璞,摹擬張保仔其人其時到底該有何想法。故事的背景為香港由落後漁村發展成繁華大城市的過渡時期,因此《張保仔傳奇》不僅向觀眾介紹張保仔的傳奇一生,同時為大家述說香港古蹟和習俗的典故。七段場景配合百分百原創的音樂和舞蹈,加插大量本土流傳的中國傳統特色,當中包括元宵的花燈節、粵劇的木偶戲、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、中秋節的舞火龍等等。全劇將以普通話演唱,附中、英文字幕。

劇情大綱

序 奉柩還鄉

張保仔運送亡妻石陽﹝即鄭一嫂﹞靈柩回鄉,見景色依舊人面全非,嘆往事之唏噓。

第一場 誰舞赤旗躍春江

嘉慶十二年﹝1807年﹞,紅旗首領鄭一出海遇上颱風,不幸墮海溺斃。鄭一嫂臨危受命,暫領紅旗。一年後,一嫂有意退位讓賢,幫中以師父蕭稽蘭最老資格,以張保仔最具膽色才智,實在難以取捨,便於祭祀鄭一時問卜決定六旗誰主;擲出勝杯的結果是由張保仔掌舵。張保仔自覺資歷尚淺難當大任,並傾吐對一嫂愛慕之情,二人關係微妙;一嫂相信勝杯的結果,亦相信他能平息各旗風波,在她的協助下,張保仔逐漸取代了鄭一的地位。

第二場 軍令寒風聲聲烈

於福建水師提督府,提督夫人端木香荷是醫藥世家,父親因醫治鄭一嫂被捕下獄,更鬱死獄中;香荷下嫁水師提督孫全謀,她知道丈夫朝務煩忙,憂心忡忡,常親自熬藥調理丈夫身體。孫全謀收到兩廣總督百齡的手諭,正為出兵剿滅張保仔的軍令躊躇;端木建議讓張保仔投降,為大清國所用;她亦隨軍出發,給丈夫分憂。

第三場 珠江正流千古定

元宵佳節,糧草已備,端木香荷和孫全謀於佛山祖廟前觀看木偶戲。眼看台上武松快要殺死西門慶時,台下變故驟生,瞬間他們已被張保仔為首的海盜包圍。蕭稽蘭主張殺掉二人,但一嫂素聞孫全謀有志匡國,實為朝中難得清流,殺之不該。端木香荷為救丈夫脫離險境,於是說出乃父與一嫂的淵源,並願意當人質留下,為一嫂醫治內傷。

第四場 赤瀝角上紅旗落

嘉慶十四年,黑旗首領郭婆帶向滿清投誠,剩下紅旗負隅頑抗。蕭稽蘭本欲重整旗鼓,但大勢已去已被包圍。孫全謀上岸勸降,張保仔卻寧死不從。張保仔一直善待端木香荷,他把人質交回,準備就義。孫全謀決定報恩放過張保仔;蕭稽蘭還想發難,被張保仔阻止。端木與一嫂互相道別,張、孫二人惺惺相惜。

第五場 意興闌珊歸降清

張保仔和鄭一嫂意興闌珊,深感海盜生涯朝夕不保,已有降清之意。端木忽然到來,告訴他們孫全謀因釋放張保仔而下獄,希望他們能有辦法救出她的丈夫。一嫂憤恨不滿朝廷所為,要往劫獄;張保仔認為劫獄只會令孫全謀前途盡毀,他決定覲見百齡,向滿清投降,指明要孫全謀親手接降,功勞盡歸給他。蕭稽蘭甚為不忿,認為他們自討滅亡,怒極拂袖而去。

第六場 靖海氛記萬年勳

百齡宣讀聖旨:孫全謀平定海盜有功,復任福建水師提督。張保仔歸順天朝,賜名張寶,官拜三品,任職澎湖。六旗部眾願降者歸正,不願降者回鄉。民眾此時舞起彩龍,海氛已靖,一片昇平。

第七場 奉柩還鄉情何堪

張保仔在赤鱲角灘頭,把一嫂骨灰撒入海中。回想從前往事,仿如隔世。

演員

₍₁₎ 27/4 | ₍₂₎ 28/4

藝術指導

演前講座

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

https://www.lcsd.gov.hk/CE/CulturalService/ab/tc/aes.php

表演藝術的魅力

從校內到校外,藝術都貫串着同學的生活。

從文本敍事到現場演出,舞台上的每一句對白、每一個台步、每一寸光影,都蘊涵着無形的力量,吸引觀眾細味和反思,從而獲得心靈的滿足。

除演出以外,演藝人員還會走到幕前,透過導賞、座談會、工作坊等延伸活動,分享創作的過程,深入淺出地分析作品的概念與結構。大至戲劇藝術的發展歷史,小至一件道具的象徵意義,都可以是交流探索的內容。同學可以藉着這些活動,了解舞台演出的製作過程,認識表演藝術的不同面貌。

對觀眾來說,現場演出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;對演出者來說,台下的參與和掌聲會讓演出更加圓滿。不論是座上客還是演出者,參與表演藝術都能獲得美好的感悟,讓大家變得更加包容,對生活充滿好奇。期望校長及老師繼續支持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,培養同學走進劇場的興趣,讓同學獲得更豐富的藝術體驗。

*康樂及文化事務署(康文署) 轄下觀眾拓展辦事處自2009/10學年推行的「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」,以配合新高中課程的「其他學習經歷—藝術發展」,鼓勵同學走進專業表演場地,欣賞不同形式的藝術節目,豐富學習經歷。

*「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」承蒙教育局支持,謹此致謝。

[/fusion_builder_container] [/fusion_text][/fusion_builder_column][/fusion_builder_row]